Small Wander. Chinese Small Wander: Essay.
勤勞,細心,人緣
一九九七年六月七日,砂拉越的書壇上多了一本本地編著的華文書,取名『許如玉博士的傳奇故事』。封面以紅色為底,影出一個英俊微笑的人物,人物底下寫上『許如玉』三個大字。小題為:從挑柴的孩子到著名的企業家。此書由許如玉黃愛蘭慈善基金出版。小弟讀過此書,現嘗試分析附錄中許博士所提事業成功的三個秘訣:勤勞,細心(機警)與人緣(結交朋友)。
書中第一章告訴我們榕光集團創辦人許如玉博士出生貧寒,五歲借蛋過生日,八歲幫父挑柴過活,十二歲只身漂洋過海來到砂拉越詩巫謀生時,身無分文。在如此困境之下求生,唯有勤勞苦幹,以勞力換取生計。許先生於一九七五年受訪時稱『勤勞是最先決的條件,一個人若不勤勞,縱使是打一份簡單的工作也無法勝任,何況是做生意。』讀者可從第二章得知,少年如玉斷斷續續讀了三年書,時為十七歲,插班再讀半年書,算是小學畢業。『人之初,性本善』想應有讀過,但什麼會計、商業管理、經濟學等,大概不被包括在當時的小學課程裡。這些商業知識對如玉的事業成功非常的重要,但從何而來?答案在『勤勞』兩個字。勤能補拙,很多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許先生亦不列外,書中不難看到許多埋頭苦幹的例子:如玉早年割膠為生,凌晨三四點就得起身,頭戴土油燈,手提割膠刀,腰縛小籃子,在漆黑的膠園裡低著頭,彎著腰,一株一株的忙著割。如此吃苦的生活,或者也可以闖出一個春天來,但是年紀小小的如玉當時未受過教育,卻明白受教育的重要。而大膽的向頭家請求讓他上午割膠,下午讀書,以了在中國不能達到的讀書願望。半工半讀而得來的知識特別珍貴,在現今的榕光集團裡,不難找到一些以創辦人為好榜樣,半工半讀的例子:加入榕光不久,日間工作,晚間讀書,兩三年之內考得個實用的文憑,自然得到僱主的喜愛與提拔。書中還有許多勤勞用功的實例,讀者可以慢慢品嚐。
『機智是做生意的人須注意的,各種行業都會有興衰的時候。因此生意人特別要知道各種演變,不要風雲變幻還茫然無知。』細心觀察學習乃許如玉博士成功之一大因素。當年初抵詩巫,看到內陸土著走路搖搖擺擺,許先生覺得有趣,細心加以研究,考察與調查,結果真相大白。第四章一段關於經營柅絲獲利的事可以代表許如玉以上所說的細心觀察世變,機警與靈活的應用頭腦於商場之例。當年如不勤勞找報紙看,細心關心經濟消息而悟出一條真理,大膽大量的以高價收購膠絲,再讓世界的局勢改變,有如英鎊貶值,美元起價,韓戰暴發等之演變,而使膠價步步上升,獲利不淺,恐怕榕光集團的歷史可能要改寫了。
許如玉伉儷於一九七六年事業有成,馬中建交後,回鄉省親時,前往永泰縣的白雲鄉探望從未見面,隔離了五十年的妹妹。兄妹會面,恍如隔世,激動之情,非筆墨所能形容。如玉十二歲離鄉背井,單身匹馬跑來詩巫闖天下,孤苦零丁,可想而知。沒有兄弟姐妹在身邊,只有以真誠結交朋友:真摰的好朋友就是如玉的兄弟姐妹。『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對如玉來說就正正實實地實現與親身體驗了。受訪時,許先生說『至於結交朋友這一條件亦是最重要的,交游廣闊比孤立自己做生意可取事半功倍之效。』我們華人對緣份都很講究,在風雲巨變的世界,凡事未必一帆風順,時得靠朋友的幫忙,有緣則成,無緣就不用講了。書中多處可以看出許如玉是位講義氣,重友情的人,而且人緣很好,某些事情只需與朋友講一句話,不必立約為憑,只憑一言為定,買賣便告成功。第七章中描述許先生於一九七七年在偶然的機緣中遇見一位朋友而成功的在巴生買了一間鐵工廠之事,清清楚楚的顯出許如玉的人緣極佳本色。
許如玉博士是一位典型白手起家之成功商人,縱橫工商界數十年。創辨了著名的榕光集團,如今創業成功,安享晚年。事業由英明能幹的接班人領導。接班人想必不忘許博士的成功訣竅:『勤勞、細心、人緣』。領導層如能精益求精,與時俱進則榕光集團將名揚中外,世代相傳也。
-- Ir Michael E S Hii, December 1997 Ku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