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mall Wander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三 國 演 義   Contents


第一百零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卻說司馬懿聞曹爽同弟曹羲、曹訓、曹彥并心腹何晏、鄧颺 、丁謐、畢軌、李勝等及御林軍,隨魏主曹芳,出城謁明帝墓,就 去畋獵。懿大喜,即到省中,令司徒高柔,假以節鉞行大將軍事,先 據曹爽營;又令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曹羲營。懿引舊官入後宮 奏郭太后,言爽背先帝託孤之恩,奸邪亂國;其罪當癈。郭太后大 驚曰: c天子在外,如之奈何?d懿曰: c臣有奏天子之表,誅奸臣之 計:太后忽憂。d太后懼怕,只得從之。懿急令太尉將濟、尚書令 司馬孚,一同寫表,遣黃門齎出城外,逕至帝前申奏。懿自引大軍 據武庫。早有人報知曹爽家。其妻劉氏急出廳前,喚守府宮問曰: c今主公在外,仲達起兵何意?d守門將潘舉曰: c夫人勿驚:我去 問來。d乃引弓弩手數十人,登門樓雍之。正見司馬懿引兵過府前 ,舉令人目箭射下,懿不得過。偏將孫謙在後止之曰: c太傳為國 家大事,休得放箭。d連止三次,舉方不射。司馬昭護父司馬懿而 過,引兵出城屯於洛河,守住浮橋。 且說曹爽手下司馬魯芝,見城中事變,來與參軍辛敞商議曰: c 今仲達如此變亂,將如之何?d敞曰:c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見天子。d 芝然其言。敞急入後堂。其姊辛憲英見之,問曰: c汝有何事,慌 速如此? d敞告曰: c天子在外,太傳閉了城門,必將謀逆。d憲英 曰: c司馬公未必謀逆,特欲殺曹將軍耳。d敞驚曰: c此事未知如 何?d憲英曰: c曹將軍非司馬公之對手,必然敗矣。d敞曰: c那日 司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d憲英曰: c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 在難,猶或卹之。執鞭而棄其事,不祥莫大焉。d敞從其言,乃與魯 芝引數十騎,斬關奪門而出。人報知司馬懿。懿恐桓範亦走,急令 人召之。範與其子商議。其子曰: c車駕在外,不如南出。d範從 其言,乃上馬至平昌門,城門已閉,把門將乃桓範舊吏司蕃也。範 袖中取出一竹版曰: c太后有詔,可即開門。d司蕃曰: c請詔驗之 。d範叱曰: c汝是吾故吏,何敢如此!d蕃只得開門放出。範出的 城外,喚司蕃曰: c太傳造反,汝可速隨我去。d蕃大驚,追之不及 。人報知司馬懿。懿大驚曰: c智囊洩矣!如之奈何?d將濟曰: c 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d懿乃召許允、陳泰曰: c汝去見曹爽, 說太傳別無他事,只是削汝兄弟兵權而已。d許、陳二人去了。又 召殿中校尉尹大目至;令戡濟作書,與目持去見爽。懿分付曰: c 汝與爽厚,可領此任:汝見爽說吾與蔣濟指洛水為誓,只因兵權之 事,別無他意。d伊大目依令而去。 卻說曹爽正飛鷹走犬之際,忽報城內有變,太傳有表。爽大驚, 幾乎落馬。黃門官捧表跪於天子之前。爽接表拆封,令近臣讀之 。表略曰:c征西大都督太傳臣司馬懿,誠惶誠恐,頓首謹表:臣昔 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與秦王及臣等,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後事為 念。今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模擬,外專威權;以 黃門張當為都監,專共交關;看察至尊,伺候神器;離間二宮,傷害 骨肉;又下洶洶,人懷危懼:此非先帝詔陛下及囑臣之本意也。 臣雖朽邁,敢忘往言?太尉臣濟、尚書臣孚等,皆以爽為有無君 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永寧宮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 軛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 車駕;便以軍法從事。臣軛力疾將去,屯於洛水浮橋,伺察非常:謹 此上聞,伏干聖聽。d 魏主曹芳聽畢,乃喚曹爽曰: c太傳之言若 此,卿如何裁處?d爽手足失措,回顧二弟曰: c為之奈何?d羲曰:c 劣弟亦曾諫兄,兄執迷不聽,致有今日。司馬懿譎詐無比,孔明尚 不能勝,況我兄弟乎?不如自縳見之,以免一死。d言未畢,參軍辛 敞、司馬魯芝到。爽問之。二人告曰: c城中把得鐵桶相似,太傳 引兵屯洛水浮橋,勢將不可復歸:宜早定大計。d正言間,司農桓範 驟馬而至,謂爽曰: c太傳已變,將軍何不請天子幸許都,調外兵以 討司馬懿耶?d爽曰: c吾等全家皆在城中,豈可投他處求援?d範曰 : c匹夫臨難,尚欲望活!今主公身隨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應?豈 可自投死地乎?d爽聞言不決,惟流涕而已。範又曰: c此去許都, 不過中宿。城中糧草,足支數載。今主公別營軍馬,近在闕南,呼 之即至。大司馬之印,某將在此。主公可急行,遲則休矣。d爽曰: c多官忽太催逼,待吾細細思之。d少頃,侍中許允、尚書令陳泰 至。二人告曰: c太傳只為將軍權重,不過要削去兵權,別無他意 。將軍可早歸城中。d爽默然不語。又只見殿中校尉尹大目至。 目曰: c太傳指洛水為誓,並無他意。有蔣太尉書在此。將軍可削 去兵權,早歸相府。d爽信為良言。恒範又告曰: c事急矣,休聽外 言而就死地!d 是夜曹爽意不能決,乃拔劍在手,嗟歎尋思;自黃昏直流涕到曉, 終是狐疑不定。桓範入帳催之曰: c主公思慮一晝夜,何尚不能決 ?d爽擲劍而歎曰: c我不起兵,請願棄官,但為富家翁足矣!d範大 哭,出帳曰: c昔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書犢耳!d 痛哭不已。許允、陳泰今爽先納印綬與司馬懿。爽先將印送去。 主簿楊綜扯住印綬而哭曰: c主公今日捨兵權自縳去降,不免東市 受戮也。d爽曰: c太傳必不失信於我。d於是曹爽將印將綬與許 、陳二人,先齎與司馬懿。眾軍見無將印,盡皆四散。爽手下只有 數騎官僚。到浮橋時,懿傳令,教曹爽兄弟三人,且回私宅;餘皆發 監,聽候降旨。爽等入城時,並無一人侍從。桓範至浮橋邊,懿在 馬上以鞭指之曰: c桓大夫何故如此?d範低頭不語,入城而去。 於是司馬懿請駕拔營入洛陽。曹爽兄弟三人回家之後,懿用大 鎖鎖門,令居民八百人圍守其宅。曹爽心中憂悶。羲謂爽曰: c今 家中乏糧,兄可作書與太傳借糧。如肯以糧借我,必無相害之心。 d爽乃作書令人持去。司馬懿覽書,遂遣人送糧一百斛,運至曹爽 府內。爽大喜: c司馬公本無害我之心也!d遂不以為憂。原來司 馬懿先將黃門張當捉下獄中問罪。當曰: c非我一人,更有何晏、 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五人,同謀;篡逆。d懿取了張當供詞, 卻捉何晏等勘問明白:皆稱三月間欲反。懿用長枷釘了。城門守 將司蕃,告稱桓範矯詔出城,口稱太傳謀反。懿曰: c誣人反情,抵 罪反坐。d亦將桓範等[皆下獄,然後押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 斬於市曹,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時有曹爽從弟文叔 之妻,乃夏侯令女也:早寡而無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及 爽被誅,其父復將嫁之,女又斷去其鼻。其家驚惶,謂之曰: c人生 世間,如輕塵棲弱草,何至自苦如此?且夫家又被司馬氏誅戮已盡, 守此欲誰為哉?d女泣曰: c吾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 存亡易心。】曹氏盛時,尚欲保統;況今滅亡,何忍棄之?------此 禽獸之行,吾豈為乎! d懿聞而賢之,聽使乞子自養,為曹氏後。後 人有詩曰: 弱草微塵盡達觀,夏侯有女義如山。丈夫不及裙釵節, 自顧鬚眉亦汗顏。 卻說司馬懿斬了曹爽太尉蔣濟曰: c尚有魯芝、辛敞斬關奪門 而出,楊綜奪印不與,皆不可縱。d懿曰: c彼和為其主,乃義人也 。遂復各人舊職。幸敞歎曰: c吾若不問於姊,失大義矣!d後人有 詩讚辛憲英曰: 為臣食祿當思報,事主臨危合盡忠。辛氏憲英曾 勸弟,故今千載頌高風。司馬懿饒了辛敞等,仍出榜曉諭:但有曹 爽門下一應人等,盡皆免死;有官者照舊復職。軍民和守家業,內 外安堵。何、鄧二人死於非命,果應管輅之言。後人有詩讚管輅 曰:傳得聖賢真妙訣,平原管輅相通神。【鬼幽】【鬼躁】分何鄧 ,未喪先知是死人。 卻說魏主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如九鍚。懿固辭不肯受。芳不 淮,令父子三人同領國事。懿忽然想起: c曹爽全家雖誅,尚有夏 侯霸守備雍州等處,係爽親族,倘驟然作亂,如何隄備?------必當 處置。d即下詔使往雍州,取征西將軍夏侯霸赴洛陽議事。夏侯霸 聽知,大驚,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有鎮栽雍州剌史郭淮,聽知夏侯 霸反,即率本部兵來,與夏侯霸交戰。淮出馬大罵曰: c汝既是大 魏皇族,天子又不曾虧汝,何故背反?d霸亦罵曰: c吾祖父於國家 多建勤勞,今司馬懿何等人!滅吾曹氏宗族,又來取我,早冕必思篡 位:吾仗義討賊,何反之有? d淮大怒,挺鎗驟馬,直取夏侯霸。霸 揮刀縱馬來迎。戰不十合,淮敗走,霸隨後趕來。忽聽的後軍吶喊 ,霸急回馬走時,陳泰引兵殺來。郭淮復回。兩路夾攻,霸大敗而 走,折兵大半;尋思無計,遂投漢中來降後主。 有人報與姜維,維心不信,令人體訪得實,方教入城。霸拜見畢, 哭告前事。維曰: c昔微子去周,成萬古之名:公能匡扶漢室,無愧 古人也。d遂設宴相待。維就席問曰: c今司馬懿父子掌握重權, 有窺我國之志否?d霸曰: c老賊方圖謀逆,.未暇及外------但魏 國新有二人,正在妙齡之際,若使領兵馬,實吳、蜀之大患也。d維 問: c二人是誰?d霸告曰: c一人見為秘書郎,乃潁川長社人:姓鍾 ,名會,字士季,太傳鍾繇之子,幼有膽智。繇嘗率二子見文帝---- --會時年七歲,其兄毓年八歲------毓見帝惶懼,汗流滿面。帝問 毓曰: 【卿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帝問會 曰:【卿何以不汗?】會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帝獨奇之 。及稍長,喜讀兵書,深明韜略。司馬懿與蔣濟皆稱其子。一人見 為掾吏,乃義陽人也::姓鄧,名艾,字士載,幼年失父,素有大志,但 見高山大澤,輒窺度指畫,何處可以屯兵,何處可以積糧,何處可以 埋伏。人皆笑之,獨司馬懿奇其才,遂令參贊軍機。艾為人口吃, 每奏事必稱【艾*..艾*�】。懿戲謂曰:【卿稱艾艾,當有幾艾?】 艾應聲曰:【c鳳兮鳳兮d,故是一鳳。】其資性敏捷,大抵如此:二 人深可畏也。d維笑曰: c量此孺子,何足道哉!d 於是姜維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見後主。維奏曰: c司馬懿謀殺曹 爽,又來賺夏侯霸,霸因此投降。目今司馬懿父子專權,曹芳懦弱, 魏國將危。臣在漢中有年,兵精糧足;臣願領王師,即以霸為鄉導 官,進取中原,重興漢室:以報陛下之恩,以終丞相之志。d尚書令 費褘練曰: c近者,蔣琬、董允,皆相繼而亡,內治無人。伯約只宜 待時,不宜輕動。d維曰: c不然: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 何日恢復中原乎?d褘又曰: c孫子云:【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我等皆不如丞相遠甚,丞相尚不能恢復中原,何況我等?d維曰: c 吾久居隴上,深知羌人之心;今若結羌人為援,雖未能克復中原,自 隴而西,可斷而有也。d後主曰: c卿既欲伐魏,可盡忠竭力,忽墮 銳氣,以負朕命。d於是姜維領兵辭朝,同夏侯霸逕到漢中,計議起 兵。維曰: c可先遣使去羌人處通盟,然後出西平,近雍州。先築 二城於麴山之下,令兵守之,以為犄角之勢。我等盡發糧草於川口 ,依丞相舊制,次第進兵。d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將句安、李歆同引 一萬五千兵,往麴山前連築二城:句安守東城,李歆守西城。 早有細作報與雍州剌史郭淮。淮一面申報洛陽,一面遣副將陳 泰引兵五萬,來與蜀兵交戰。句安、李歆各引一軍出迎;因兵少不 能抵敵,退入城中。泰令兵四面圍住攻打,又以兵斷其漢中糧道。 句安、李歆城中糧缺。郭淮自領兵亦到,看了地勢,忻然而喜;回 到寨中,乃與陳泰計議曰: c此城山勢詗阜,必然水少,須出城取水 ;若斷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d遂今軍士掘土堰斷上流。城中果 然無水。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圍困甚急。歆死戰不能出,只 得退入城去。句安城中亦無水,乃會了李歆,引兵出城,併在一處; 大戰良久,又敗入城去。軍士沽渴。安與歆曰: c姜都督之兵,至 今未到,不知何故。d歆曰: c我當捨命,殺出求救。d遂引數十騎, 開了城門,殺將出來。雍州兵四面圍合,歆奪死衝突,方纔得脫;只 落得獨自一人,身帶重傷-----餘皆沒於亂軍之中。是夜北風大起 ,陰雲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內蜀兵分糧化雪而食。 卻說李歆撞出重圍,從西山小路行了兩日,正迎看姜維人馬。歆 下馬伏地迼曰: c麴山二城,皆被魏兵圍困,絕了水道。幸得天降 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d維曰: c吾非救遲:為聚羌兵未 到,因此誤了。d遂令人送李歆入川養病。維問夏侯霸曰: c羌兵 未到,魏兵圍困麴山甚急,將軍有何高見?d霸曰: c若等羌兵到麴 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盡來麴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虛 ,將軍可引兵逕往牛頭山,抄在雍州之後:郭淮、陳泰必回救雍州, 則麴山之圍自解矣。d維大喜曰: c此計最善!d於是姜維引兵望牛 頭山而去。 卻說陳泰見李歆殺出城去了,乃謂郭淮曰: c李歆若告急於姜維 ,姜維料吾大兵皆在麴山,必抄牛頭山襲吾之後。將軍可引一軍去 取洮水,斷絕蜀兵糧道;吾分兵一半,逕往牛頭山擊之;彼若知糧道 己絕,必然自走矣。d郭淮從之,遂引一軍暗取洮水。陳泰引一軍 逕往牛頭山來。 卻說姜維兵至牛頭山,忽聽的前軍發喊,報說魏兵截住去路。維 慌忙自到軍前視之。陳泰大喝曰: c汝欲襲吾雍州!吾已等候多時 了!d維大怒,挺鎗縱馬,直取陳泰。泰揮刀而迎。戰不三合,泰敗 走,維揮兵掩殺。雍州兵退回,占住山頭。維收兵就牛頭山下寨。 維每日令兵搦戰,不分勝負。夏侯霸謂姜維曰: c此處不是久停之 所:連日交戰,不分勝負,乃誘兵之計耳,必有異謀。不如暫退,再 作良圖。d正言間,忽報郭淮引一軍取洮水,斷了糧道。維大驚,急 令夏侯霸先退,維自斷後,陳泰分兵五路趕來.維獨拒五路總口,戰 住魏兵。泰勒兵上山,矢石如雨。維急退到洮水時,郭淮引兵殺來 。維引兵往來衝突。魏兵阻其去路,密如鐵桶。維奮死殺出,折兵 大半,飛奔上陽平關來。前面又一軍殺到;為首一員大將,縱馬棋 刀而出------那人生得圓面大耳,方口厚脣,左目下生個黑瘤,瘤 上生數十根黑毛:乃司馬懿長子驃騎將軍司馬師也。維大怒曰: c 孺子焉敢阻吾歸路!d拍馬挺鎗,直來刺師。師揮刀相迎。只三合, 殺敗了司馬師,維脫身逕奔陽平關來。城上人開門放入姜維。司 馬師也來搶關,兩邊伏弩齊發,一弩發十矢------乃武侯臨終時所 遺【連弩】之法也。正是:難支此日三軍敗,獨賴當年十矢傳。 未知司馬師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註解債曈X------仔細查證。 極桴s過隙------白駒,指駿馬;隙,洞孔。白駒過隙是說快馬從洞 孔之一下就跑過去了,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三國演義  Content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 Small Wander - Chi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