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Small Wander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三 國 演 義   Contents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卻說孫堅被劉表圍住,虧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

得脫,折兵大半,奪路引兵回江東。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且說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

資軍用。謀士逢紀說紹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

!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紹曰:「未有良策。

」紀曰:「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

〕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

可得。」紹大喜,即發書到瓚處。瓚得書,見說共攻冀州,平分

其地,大喜,即日興兵。紹卻使人密報韓馥。馥慌聚荀諶、辛評

二謀士商議。諶曰:「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

可當。兼有劉備、關、張助之,難以抵敵。今袁本初智勇過人,

手下名將極廣,將軍可請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將軍,無患公孫

瓚矣。」韓馥即差別駕關純去請袁紹。長史耿武諫曰:「袁紹孤

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死

。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馥曰:「吾乃袁氏之

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擇賢者而讓之,諸君何嫉妒耶?」

耿武歎曰:「冀州休矣!」於是棄職而去者三十餘人。獨耿武與

關純伏於城外,以待袁紹。數日後,紹引兵至。耿武、關純拔刀

而出,欲刺殺紹。紹將顏良立斬耿武,文醜砍死關純。紹入冀州

,以馥為奮威將軍,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

韓馥之權。馥懊悔無及,遂棄下家小、匹馬,往投陳留太守張邈

去了。



   卻說公孫瓚佑袁紹己據冀州,遣弟公孫越來見紹,欲分其

地。紹曰:「可請汝兄自來,吾有商議。」越辭歸。行不到五十

里,道旁閃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家將也!」亂箭射

死公孫越。從人逃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瓚大怒曰:「袁紹誘

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裏取事;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

何不報!」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



   紹知瓚兵至,亦領軍出。二軍會於磐河之上:紹軍於磐河

橋東,瓚軍於橋西。瓚立馬橋上,大呼曰:「背義之徒,何敢賣

我!」紹亦策馬至橋邊,指瓚曰:「韓馥無才,願讓冀州於吾,

與爾何干?」瓚曰:「昔日以汝為忠義,推為盟主;今之所為,

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於世間!」袁紹大怒曰:「誰可擒

之?」言未畢,文醜策馬挺鎗,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醜

交鋒。戰不到十餘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醜乘勢追趕。

瓚走入陣中,文醜飛馬逕入中軍,往來衝突。瓚手下健將四員,

一齊迎戰;被文醜一鎗,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文醜直趕公孫

瓚出陣後,瓚望山谷而逃。文醜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

」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髮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

翻身落於坡下。文醜急捻鎗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

軍,飛馬挺鎗,直取文醜。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

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合

,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醜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

。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

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

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一一不期於此處相見。」瓚大喜,

遂同歸寨,整頓甲兵。



   次日,瓚將軍馬分作左右兩隊,勢如羽翼。馬五千餘匹,

大半皆是白馬。因公孫瓚曾與羌人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

白馬將軍」;羌人但見白馬便走,因此白馬極多。袁紹令顏良、

文醜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兩隊;令在左者射公

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再令 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

萬五千,列於陣中。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於後接應。公孫瓚初

得趙雲,不知心腹,令其另領一軍在後。遣大將嚴綱為先鋒、瓚

自領中軍,立馬橋上,傍豎大紅圈金線「帥」字旗於馬前。從辰

時擂鼓,直至巳時,紹軍不進。 義令弓手皆伏於遮箭下,只聽

響發箭。嚴綱鼓譟吶喊,直取 義。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

動;直到來得至近,一聲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綱急得回,

被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瓚軍大敗。左右兩軍,欲來救應,被

被顏良、文醜引弓弩手射住。紹軍並進,直殺到界橋邊。義馬到

,先斬執旗將,把繡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

。 義引軍直衝到後軍,正撞著趙雲,挺鎗躍馬,直取義。戰不

數合,一鎗刺 義於馬下。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衝右突,如

入無人之境。公孫瓚引軍殺回,紹軍大敗。



   卻說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 義斬將搴旗,追趕敗兵;

因此不作準備,與田豐引著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

,乘馬出觀,呵呵大笑曰:「公孫瓚無能之輩!」正說之間,忽

見趙雲衝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時,雲連刺數人,眾軍皆走。後

面瓚軍團團圍裏上來。田豐慌對紹曰:「主公且於空牆中躲避!

」紹以兜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

活乎!」眾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

亦引軍來到,兩路并殺。趙雲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紹

驅兵大進,復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袁紹當先趕來,不

到五里,只聽得山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三員大將

,乃是劉玄德、關雲長、張翼德一一因在平原探知公孫瓚與袁紹

相爭,特來助戰。當下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直取袁紹

。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撥馬而逃,眾人死救

過橋。公孫瓚亦收軍歸寨。玄德、關、張動問畢、瓚曰:「若非

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教與趙雲相見。玄德甚相敬愛,便

有不捨之心。



   卻說袁紹輸了一陣,堅守不出。兩軍相拒月餘,有人來長

安報知董卓。李儒對卓曰:「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傑。見在

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

矣。」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齎詔前

去。二人來至河北,紹出迎於百里之外,再拜奉詔。次日二人至

瓚營宣諭,瓚乃遣使致書於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復命。瓚

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玄德與趙雲分別,執手垂淚

,不忍相離。雲歎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

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洒淚

而別。



   卻說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紹

不與,術怒。自此,兄弟不睦。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

〕萬,表亦不與。術恨之,密遣人遺書於孫堅,使伐劉表。其書

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

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讎可報。公取

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堅得書曰:「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

更待何年!」聚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商議。程普曰:「袁術

多詐,未可准信。」堅曰:「吾自欲報讎,豈望袁術之助乎?」

便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

剋日興師。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表大驚,急聚文武將士商

議。蒯良曰:「不必憂慮。可令黃祖部領江夏之兵為前驅,主公

率荊襄之眾為援。孫堅跨江涉湖而來,安能用武乎?」表然之,

令黃祖設備,隨後便起大軍。



   卻說孫堅有四子,皆吳夫人所生:長子名策,字伯符;次

子名權,字仲謀;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吳夫

人之妹,即為孫堅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

仁。堅又過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禮。堅有一弟,名靜,字幼

臺。堅臨行,靜引諸子列拜於馬前而諫曰:「今董卓專權,天子

懦弱,海內大亂,各霸一方;江東方稍寧,以一小恨而起重兵,

非所宜也:願兄詳之。」堅曰:「弟勿多言。吾將縱橫天下,有

讎豈可不報!」長子孫策曰:「如父親必欲往,兒願隨行。」堅

許之,遂與策登舟,殺奔樊城。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

,亂箭俱發。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

日,船數十次傍岸。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堅卻拔船上所

得之箭,約十數萬。當日正值順風,堅令軍士一齊放箭。岸上支

吾不住,只得退走。堅軍登岸,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

營寨。背後韓當驅兵大進。三面夾攻,黃祖大敗,棄卻梀城,走

入鄧城。堅令黃蓋守住船隻,親自統兵追襲。黃祖引軍出迎,布

陣於野。堅列成陣勢,出馬於門旗之下。孫策也全副披掛,挺鎗

立馬於父側。黃祖引二將出馬:一個是江夏張虎,一個是襄陽陳

生。黃祖揚鞭大罵:「江東鼠賊,安敢侵犯漢室宗親境界!」便

令張虎搦戰。堅陣內韓當出迎。兩騎相交,戰三十餘合,陳生見

張虎力怯,飛馬來助。孫策望見,按住手中鎗,扯弓撘箭,正射

中陳生面門,應弦落馬。張虎見陳生墜地,吃了一驚,措手不及

,被韓當一刀,削去半個腦袋。程普縱馬直來陣前捉黃祖。黃祖

棄卻頭盔、戰馬,雜於步軍內逃命。孫堅掩殺敗軍,直到漢水,

命黃蓋將船隻進泊漢江。



   黃祖聚敗軍,來見劉表,備言堅勢不可當。表慌請蒯良商

議。良曰:「目今新敗,兵無戰心;只可深溝高壘,以避其鋒;

卻潛令人求救於喜紹,此圍自可解也。」蔡瑁曰:「子柔之言,

直拙計也。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某雖不才,願

請軍出城,以決一戰。」劉表許之。蔡瑁引軍萬餘,出襄陽城外

,於峴山布陣。孫堅將得勝之兵,長驅大進。蔡瑁出馬。堅曰:

「此人是劉表後妻之兄也,誰與吾擒之?」程普挺鐵矛出馬,與

蔡瑁交戰。不到數合,蔡瑁敗走。堅驅大軍,殺得屍橫遍野。蔡

瑁逃入襄陽。蒯良言瑁不聽良策,以致大敗,按軍法當斬。劉表

以新娶其妹,不肯加刑。



   卻說孫堅分兵四面,圍住襄陽攻打。忽一日,狂風驟起,

將中軍「帥」字旗竿吹折。韓當曰:「此非吉兆,可暫班師。」

堅曰:「吾屢戰屢勝,取襄陽只在旦夕;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

罷兵!」遂不聽韓當之言,攻城愈急。蒯良謂劉表曰:「某夜觀

天象,見一將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主公可速致書

袁紹,求其相助。」劉表寫書,問誰敢突圍而出。健將呂公,應

聲願往。蒯良曰:「汝既敢去,可聽吾計:與汝軍馬五百,多帶

能射者衝出陣去,即奔峴山。他必引軍來趕,汝分一百人上山,

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弓弩伏於林中。但有追兵到時,不可逕走

;可盤旋曲折,引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若能取勝,放起連珠

號,城中便出接應。如無追兵,不可放,趕程而去。今夜月不甚

明,黃昏便可出城。」呂公領了計策,拴束軍馬。黃昏時分,密

開東門,引兵出城。孫堅在帳中,忽聞喊聲,急上馬引三十餘騎

,出營來看。軍士報說:「有一彪人馬殺將出來,望覓山而去。

」堅不會諸將,只引三十餘騎趕來。呂公已於山林叢雜去處,上

下埋伏。堅馬快,單騎獨來,前軍不遠。堅大叫:「休走!」呂

公勒回馬來戰孫堅。交馬只一合,呂公便走,閃入山路去。堅隨

後趕入,卻不見了呂公。堅方欲上山,忽然一聲鑼響,山上石子

亂下,林中亂箭齊發。堅體中石、箭,腦漿迸流,人馬皆死於峴

山之內;壽止三十七歲。



   呂公截住三十騎,並皆殺盡,於起連珠號 。城中黃祖、

蒯越、蔡瑁分頭引兵殺出,江東諸軍大亂。黃蓋聽得喊聲震天,

引水軍殺來,正迎著黃祖。戰不兩合,生擒黃祖。程普保著孫策

,急待尋路,正遇呂公。程普縱馬向前,戰不到數合,一矛刺呂

公於馬下。兩軍大戰,殺到天明,各自收軍。劉表軍自入城。孫

策回到漢水,方知父親被亂箭射死,屍首已被劉表軍士扛抬入城

去了,放聲大哭。眾軍俱號泣。策曰:「父屍在彼,安得回鄉!

」黃蓋曰:「今活捉黃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講和,將黃祖去換主

公屍首。」言未畢,軍吏桓階出曰:「某與劉表有舊,願入城為

使。」策許之。桓階入城見劉表,具說其事。表曰:「文臺屍首

,吾已用棺木盛貯在此。可速放回黃祖,兩家各罷兵,再休侵犯

。」桓階拜謝欲行,階下蒯良出曰:「不可!不可!吾有一言,

令江東諸軍片甲不回一一請先斬桓階,然後用計。」正是:

    追敵孫堅方殞命,求和桓階又遭殃。



未知桓階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三國演義  Contents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 Small Wander - Chinese ]